─以史實兵器進行自由劍擊 |
|||||
|
Simon 蔡偉豪
河風的珍藏
最近收回來的三枝刀劍,分別是一支全鋼短劍,及兩支刀。 其中短劍或許可以斷至明朝,而兩支刀則稍有懷疑。
左:這是全鋼短劍,刃長約26吋,手握處只有4吋,重量約870克左右,重心在全長四成左右。
右:可以見到劍格及劍舵均是金屬,整把劍沒有多餘裝飾,為一種全實戰式的劍。 由於外表缺乏修飾,使得仿造的價值不算太高,因此在判斷是否真品時比較容易。
左:劍刃的近照,26吋的刃長似乎很短,然而在明清時有很多劍都在這個長度,在當時已可被稱為長劍,原因是為適應開始都市化的社會,方便隨時拔出應付偷襲及窄狹的戰鬥環境。
右:劍尖的特寫,可以見到一個明顯的崩口,事實上全把劍上都有不少崩口,可以想見劍主以此劍身經百戰的境況。 然而崩口雖多,郤沒有結構性裂痕,足證其鑄造工藝之精良。
左:這是其中一把刀,刀型刀裝都比較接近民造刀。
右:把刀抽出之後的照片,刃長30吋,柄長6吋,重在1220克左右,以刀來說不算重。
左:近把地方有數個弧形缺口,因為數個弧形缺口的關係,使我在估計時有點猶豫,從刀的長度重量平衡看,這把刀跟真正的古董十分接近,現代刀因機制關係,除了一些比較高價的優質刀劍外很少做到。 然而刀的型制外觀郤跟常見的古董刀不同,暫時估計是民國時代打制的刀。
備註:這枝已確定是仿製品。
右:刀頭特寫。
刀的厚度有6毫米以上。
左:這是最後一把刀,從外型刀裝上看,像是清官刀的制式。
右:刀抽出後,這種刃型被稱為雁毛。
左:刀與鞘的接口處,這把在抽刀感到有點卡著,加上刀裝似乎很新,懷疑為新造。 或者老刀條後配新刀裝。
右:刀格特寫。
左:刀刃近刀格位的特寫。
右:刀尖。
厚度約有6毫米。
左:三把刀劍的厚度比較。
右:在圖中看似乎兩把刀要比劍厚,但實際上劍是最厚的,有7毫米。
左:兩把刀的中段及劍尖部位。
右:刀尖,可以看到刀尖明顯比根部要薄很多。 戰國鐵劍
至遲在西周晚期,中原地區就出現了人工冶煉的鐵制品。但直到春秋時期,用人工冶煉的鋼鐵兵器仍僅屬個別例子,而且器形短少。至戰國時期。冶鐵技術和冶鐵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
,鐵器漸漸流行。在此背景下,鐵劍的制作和使用也有所發展。
|
網站由Lancelot 陳盈至製作
Copyrighted 2003 -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此網站中所有網頁及圖像皆屬
Lancelot 陳盈至
所有,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轉載或使用其中內容。